Quantcast
Channel: 小工人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李喬的辯駁

$
0
0
9.護法

一九八四、一九九四年,我兩次赴美巡迴演詰。第二次由「台灣護法」林衡哲醫師帶領。一個禮拜天,參加舊金山宋泉盛牧師牧會教堂的禮拜儀式。「餘興」是我的簡單演講,我講完了是座談會,談的當然是「台灣事」。
可是那天出現脫線演出:一位自稱心理學教授首先發言:「今天要向宋牧師挑戰。我認為:世界上,沒有神.你怎麼說?請反駁我!」

宋牧師一愣,然後苦笑。宋牧師首創「故事神學」,把黃彰輝牧師創導的「實況神學」更落實了。然而,對於不信的「猶太人」,耶律米先知是詛咒哀傷,現代耶律米卻只能苦笑。
我悄聲向宋牧師說:讓我來跟他「拗」(客語:言語相駁辯)。宋默許。
於是我跟來者槓上。我的「辯辭」大意如下:

這位教授專攻心理學,心理學算是人文科學中比較傾向自然科學的一支學問。所以閣下一定相信科學吧!(他點頭)好,那就從科學來說信仰(他笑了)。科學建立在三個論據基礎上‥
‥‥可是,今天科學上並未完全解決。牛頓以前的物理學‥‥‥愛因斯坦相對論出現‥‥‥量子力學之後的存在界─以「世界」指述太不科學了!你知道的,有科學家說:量子力學之後的存在界特徵是:一、非邏輯的;二、非科學的‥‥‥

教授大人一臉困惑,他是被我唬住了。我說到重點:「那位科學家的說法,並不科學。應該是:現在的邏輯圖形不能說明。其次,迄今的科學進程,還未能把存在界解釋清楚。科學.應該是永遼進行中的思考模式‥‥如果‥;」

「好了,Stop!」教授說:「你這樣纏,算了!我們來談─你們的聖經!」
宋牧師走前來想說什麼,我以眼神「求他」:再給我一點時間「玩」。

「要談聖經的什麼?」
「聖經‥‥經不起檢驗啊!」

「你怎麼檢驗?」我笑笑說:「你一定開不了口。好,來談好玩的。聖經,是上帝的話,歷代先知聽到記下來的。先知是不是上帝,是不是完全掌握到上帝的意旨?不知。」
「那不結了嗎?所以‥‥」
「請問:上帝的道理,除此之外.如何傳下去?」
「所以不可信啊!」
「好。我們舉例來說:祝賀新婚,我說:『五世其昌』,你會反駁嗎?對考上大學的青年,祝他『鵬程萬里』,你會覺得好笑嗎?看到年輕人,你想到『旭日東昇』;老人蹭蹬而行,你腦海浮現『日薄西山』的image。很自然吧?」


10.符號

我不容他打岔,把今天的重點交代出來:基督神學很深奧,但不難理解:人是受造的;人在受造之初的因,使人帶有罪性在世間。人認罪改過,因而獲得自由 應該是「半自由」。就這樣。因為抽象難以掌握,所以必須具體化、故事化,於是形成「創世紀」的圖像。

聖經是先知們,在聖靈感召或直接接觸上帝(這部分不能查證,所以不能證有無,但有領悟是當然的。其實這不重要,有感受領悟就可以)時,以「當下當時」(這個很重要)的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、歷史經驗,把「創生存在的過程」描述出來,形容出來。

所以,整部聖經是一個龐大的「符號」。我們面對、閱讀的是「符號」,不是那不可知的「事情」(因為人有限,這是基督學重點之一),我們是經由符號去追求「真實」。

比較嚴整的說法是:聖經是一個象徵,整部聖經是一部「象徵結構」。

以下簡要說明象徵、象徵性、象徵桔構的意涵。

結語是:象徵的事物是符號,不能用以直指那被符號化的事物本身。在兩者之間做對照表是行不通的。創世記、基督降生,焚而不毀的荊棘、出埃及、羅德妻化鹽柱都應該這樣看待。

順便補述一事:讀了幾部佛經,某天讀到《阿彌陀經》,想像那「常寂光土」,金銀財寶琉璃世界。我猛然「醒悟」:所謂八萬四千藏經,不過是佛教心理的「形容詞」而已。

記 得兩年半後,深夜醒於書桌前,桌上放著《霍金宇宙新論》(Stephen Hawking's Universe)─自從讀了霍金博士的《時間簡史》、《黑洞、嬰兒宇宙及其他》之後,我成了太空物理迷。我盯著這部說難不難、充滿想像趣味的「硬書」, 腦海條地浮出一念頭:科學的原理和定理,也是對宇宙存在的複雜「形容詞」而已。

宗教如果是四兩,科學也不過四兩,合起是八兩半斤;還有半斤八兩仍是未知的存在。

因為有這段心理歷程,才曾在宗教大師前演出一場唐突鬧劇。

聖經承載來自上帝的真理。但是,聖經這部「書寫」,不能說不可挑剔、不必深究。單看各漢譯本就有不同。就與我個人能調的日文「聖書」比較,雙方差異不小。

「聖經本」是可以比較討論、甚至質疑的。我的看法是:正因為有些「空隙」,後來者只要更堅信,學殖更富,或更蒙恩(箴言一章七節)更有智慧,就可以與前賢並肩,甚而超越也不是不可能。

我這樣子「護法」,牧者大概只能苦笑吧。

深 夜自問:我是基督徒嗎?我有信心,我是。是基督教徒嗎?我逡巡,不敢抬頭。基督徒堅信基督 神學幾個要點,這個不雖,但路茫茫難前行;教徒,就有人領路指點,比較好走,但繁多的禮儀程序頗為「煩人」。利害我知道。我野性難馴,希望能慢慢「規矩」 起來。─摘錄自李喬《我的宗教體會》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