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小工人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基督論:耶穌&啟示錄

$
0
0
L.E. Ted Siverns
譯:林碧堂

困難啊,要把這些事情與那位信仰並教導人們活出愛、寬恕與和好的人整合在一起。在啟示錄中,巴比倫這座邪惡之城不但沒有獲得寬恕,反因她的罪惡而遭受加倍的報應(18:6)。殉道者為尋求復仇而哭嚎(6:10)。凡接受那獸之印號者「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應當永遠承受烈火與硫磺的折磨(14:10)。

罪人在羔羊面前永受折磨的這種印象(14:10)以極不尋常的「羔羊」呈現出不同的世界,啟示錄基督論的核心名詞是「羔羊」,而核心動詞則是νιλκαω,nikao,「征服」。[1]所以這也與耶穌的教導形成尖銳的對立:因為耶穌為那些折磨他的人祈禱,而且耶穌也要求他的門徒如此行。[2]

必須注意的是,約翰啟示錄並沒有涵蓋基督教的所有見解。雖然約翰啟示錄注重勇氣和信心、忠於教會,特別是強調上帝最終將獲得勝利;但卻甚少著墨於用寬恕和愛來對待敵人。

在一定程度上,我們可以理解齊克果(Soren Kierkegaard)所說,真實的信徒竭盡所能地接近上帝,「而啟示文學的作者則離他遠遠」。對新約而言,這種理解也不是完全陌生,例如路加福音17:20等經文所說的。[3]羅伯特‧芬克(Robert Funk)也察覺耶穌克制地使用末世的語言。

教會運用啟示文學的辭彙,從教會在時間中的觀點努力想像未來,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。啟示文學是將末世光景具體化的方便手段。[4]
...繼續閱讀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