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小工人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枯骨復活

$
0
0
經文:以西結書37章

延續上禮拜講到關係禮拜的代誌。咱這次禮拜的設計,是參考總會《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與解說》裏面的其中一種,咱拿到週報,看禮拜程序,可以詳細觀察,斟酌看講,咱每一位會友在禮拜中所扮演的角色,司獻出現一遍,司琴兩遍,主禮四遍,司會出現六遍,會眾出現九遍,其實,所有的人,都是會眾,在禮拜中禮拜上帝。所以,每一個角色、每一個程序都非常重要,無論是講用基督做中心、或是講用上帝做中心也好,咱都不是在禮拜司會、不是禮拜講道者、不是禮拜司琴;而是所有的人,同心合意來禮拜。這絕對不是說,我講道可以隨便講、或是司會可以隨便司會,而是說,我們每一個人,都非常的重要,也因為注重禮拜,所以我們所有的參與者,都應該受訓練、時常省察、時常在追求進步。在裏面程序裏面,最重要的,是上帝的話,上帝的話出現最多次、最大字,有聽候、有恭守、又有回應。所以,講道的字體,應該不要粗,因為長老教會的創會者加爾文,甚至連講道的題目都沒有,他是一節一節講釋的,他解釋完,是要會眾親身去與上帝的話相遇,才能讓會眾將中心放在上帝的話。他不從來沒為他的解釋訂題目,也沒有講這段經文有幾個重點,他的目的,是要會眾真的能夠自己去領受上帝的話。

咱今日新春禮拜,經文中是枯乾的骨復活,對咱教會來講,也是教會的枯乾欲復活。但是咱代先要認識的,是整本的以西結書在說什麼。所以咱就要來簡單介紹以西結書,目的是因為,當初寫聖經的人,他們所面對的讀者,絕對不是我們;聖經的作者絕對不會想到,兩、三千年後,離巴勒斯坦遠遠地方的台灣,有我們這一群人在讀他們的著作。雖然是這樣說,但是我們的信仰認定,聖經之所以為聖經,是因為裏面有關於耶穌基督的事情、有上帝國的福音、有拯救。事實上,聖經中的每一本書,都有這本書的作者所要牧養的會眾,會眾遇到不同的問題,這些作者就提出回應。我們都常很習慣把聖經就當作是一本書,而忽略裡面的豐富性,也常常自動忽略經文中互相衝突、矛盾的紀錄,我們常常會自動把經文合理化、或者是依照傳統的講法來解釋經文。這樣長久下來,我們有自己的傳統觀點,遇到問題就直接拿傳統的答案來回答,這樣做會讓我們很有安全感。但是,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做、遵守傳統的解釋卻沒有自己去發現整篇經文在說些什麼,那我們的信仰永遠都是根據別人、或是根據已經不知道來源的傳統,這樣,我們的信仰就會進步緩慢。這也是我為什麼避免三點式講道、或是直接講出經文重點的原因。因為故事、或者是說電影,我們不會只注意其中的一、兩段文字或是其中的幾分鐘,而是會全部都讀完、看完,再做出整體的評價與感受。聖經中的每一卷書都是如此,從來都不是要我們只讀其中的一、兩節,而自動忽略其他部份。大衛‧鮑森說,上帝所啟示的聖經是一卷一卷,而不是一節一節,這很重要,因為我們要整卷讀、整體來說,這樣,經文才會更加精彩,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想法。當我們有不同想法的時候,不要先認定自己是邪魔歪道、或是直接就認定經文寫錯,而是我們可以與經文對話、與傳統對話,來問說,為什麼經文要這樣寫?故事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?
...繼續閱讀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