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小工人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訪周信榮

$
0
0
周信榮、潘純冕牧師現在雖然已經不在是手語教會的牧師,但仍關心手語教會和弱勢者的事工。周信榮說,「潘牧師之前在高雄博愛手語教會牧會6年多(1992-1998),是因為陳博文牧師找潘牧師幫忙牧養剛建立的手語教會,潘牧師就成為手語教會的囑託傳道。」而周牧師也學習手語,「因為潘牧師有兄弟姊妹需要用手語交談,我當初學習手語是為了能夠與他們對話」。

因著對手語有所認識,周信榮也曾用手語來幫助太太牧會,在他就讀台南神學院道碩二年級時(1997),潘純冕因為懷孕,於是有半年的時間是周信榮幫忙講道,其中有趣味的事情:「那時是我真正開始操練手語。特別記得我第一次講道的情形,只要是我比不出來的手語,我就寫在白板上,教會的兄弟姊妹就立刻教我怎麼比出來,所以我就一邊比一邊寫,一來一往,互相學習,我原本預計十分鐘的講道,結果用了兩個多小時。」在這半年裡,周信榮就這樣講道,手語迅速進步。

周信榮、潘純冕到永光教會後,仍關懷手語事工。周信榮說:「我們來牧會時(2000),台北已經有手語教會。如果手語事工有需要我們,我們就會幫忙和協助,雖然即使關懷的機會確實比以往在高雄的時候少。」談及關於聾人宣教方面的事工和想法時,周信榮認為,有時要舉辦有關「聾人文化」的活動,「提供機會讓聽人與聾人彼此有更多交流和認識、增進對彼此的理解。」而在中會裏面,「為我們的聾人弟兄姊妹發聲,尋求關心跟支持,要持續撥經費支持弱勢團體的事工,這是教會一定要做的。」

周信榮夫婦表示地方教會依然能夠、也必須關心弱勢者的事工,「在講道時提到弱勢關懷的主題,讓兄弟姊妹關注聾人及社會困苦人的議題,期盼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關懷」;也有一些方式能夠深入教會團契,「像松年團契常常會唱手語歌,大家邊唱邊比,成為另一種讓大家對聾人文化和手語不陌生的媒介,聽人也體會到手語本身生動豐富的韻律和美感。」讓弱勢者被尊重、需求被滿足,人與人之間有更新而和諧的互動與了解,這是耶穌基督的教導,亦是教會的目的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8

Trending Articles